半个月前,马云当着一众金融大咖的面,直言“银行当铺思维”、“中国金融没有系统”,将中国银行业扒了个底掉。
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,就是蚂蚁金服上升呗暂缓。
随后连续三天舆论四起,大家纷纷吐槽蚂蚁的“普惠金融”是个伪基本概念,支付宝遭到官媒点名批评,还有银保监会官员将支付宝旗下的花呗、借呗、相互宝等产品拉出来捶打,直指支付宝“普而不惠”。
更大的风暴又来了,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《网络小贷管理暂行办法》征求意见稿,直击支付宝的命门。
毫不夸张的说,这份文件宣告了一个时代即将彻底结束!
新规有多严厉,竟值得如此大张旗鼓?
四大巨变,条条都奔着支付宝而来:
1、网络小贷要实行属地经营,跨省经营需要批准。
助贷是蚂蚁的盈利核心,而背后支撑这个核心运转的就是两大小贷公司,一个是借呗的主体“蚂蚁商城小贷”,另一个是花呗的主体“蚂蚁小微小贷”,都在重庆注册,并在全国开展业务。
但以后除了重庆之外,其他地区的业务开展需要重新申请,届时能否获批、获准经营的地区范围都成了未知数。
2、网络小贷通过银行等非标准化融资余额,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倍。通过发行债券、资产证券化(ABS)等标准化融资余额,不得超过净资产的4倍。
我们如今能在淘宝、天猫上放肆的剁手,下个月再还,手头紧张还可以从支付宝上随时借点来应急,靠的就是支付宝从银行或利用ABS融来的钱。
特别是ABS融资,因为这个方式没有次数限制,蚂蚁在三年的时间内循环融资了40多次,将原本30亿的资本金滚成了3000多亿的规模。
但如果加上5倍的杠杆上限,按照支付宝两家小贷公司160亿的资本家来算,能放贷的规模只有800亿,结果只有两个:支付宝要么大幅提高资本金,要么大幅降低放贷规模。
3、单笔联合贷款中,网络小贷的经营方出资比例,不得低于30%。这意味着支付宝用自己手上的小钱撬动银行大钱的玩法失效了。
4、对单个自然人的贷款余额,不得超过30万,或其最近3年年收入的1/3,取其中较低者为最高限额。对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贷款余额,不能超过100万。
看似是对借款人提出了限额和资质要求,实际上等于给支付宝的放贷规模设定了一个天花板。
通过蚂蚁2020年上半年的数据,更能直观的看到新规的杀伤力有多大。
今年上半年,蚂蚁的信贷余额高达2.15万亿,其中消费贷款1.73万亿,小微贷款4217亿。而蚂蚁的自有资金